第366章 这军火合同里怎么没有提到弹药呢(1/2)
“那——怎么办呀——”
韩溪亭无奈地把声音拖得很长,
“云樽城的造船厂都建了一大半了,总不能给拆除了吧?”
“我觉得多造几艘44炮舰还是很有必要的。”
不等李国助答话,陈勋突然开口道,
“有10艘44炮舰就足以应付登莱水师那二十艘西式福船了。”
“就让云樽城的造船厂去造44炮舰吧。”
“慢慢造就行了,那边的工匠本身也都不是什么熟手,就当给他们练手了。”
“还有船舶学校里的学生也可以到云樽城的造船厂实习。”
“嗯……这个主意不错,那就这么办吧。”
李国助深以为然地道,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,
“你不说我还忘了,咱们的教育体系建设进行的如何了?”
这件事是去年6月26日,他在金角湾的“花船会议”中提出的。
如今已过了一年,按说也应该有进度了。
不过去年下半年,颜思齐等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组建政府上了。
等议会成立教育委员会开始着手此事时,多半也是今年1-2月间,到现在满打满算可能连半年都不到。
所以李国助对此并不乐观。
“呃……这事你还是问韩姑娘吧。”
陈勋说着看向韩溪亭,
“我只知道雅兰城目前已经有一座小学和一座职业学校。”
在去年金角湾的“花船会议”中,李国助提出实业兴邦的理念,
强调职业教育导向,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所以从中学开始,学生就要选择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。
相应的学校也要跟着分专业,或者是建立一所足够大的综合性职业学校。
雅兰城目前有造船、军工、机械三大核心产业,那么这座职业学校多半也是综合性的。
否则就应该是三座职业学校,分别教授造船、军工、机械。
“雅兰城的职业学校教的什么?”
李国助马上用询问的眼神看向韩溪亭。
“造船、军工、机械,海贸,是座综合性的职业学校。”
韩溪亭镇定自若地答道,仿佛是知道接下来会问一样,又说起了其他城镇的情况,
“永明城有两所小学,一所在金角湾西岸,一所在金角湾东岸。”
“还有一所职业学校,教授山蚕养殖、玻璃制造、钟表制造。”
“苏昌城有两所小学和一所教授纺织和制皮的职业学校。”
“鸣岐城有两所小学和一所教授制糖和酿酒的职业学校。”
“云樽城有两所小学和一所教授冶金和探矿的职业学校。”
“不过目前还有超过4万人生活在乡野之中,”
“在这些地方,我们都在民团营中开设有扫描扫盲班,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扫盲,”
“白天负责教小孩识字,晚上则教成年男女文盲识字。”
“哦……”李国助想了想,问道,“教育委员会成立到现在怕还不到半年吧?”
“嗯嗯,满打满算五个月。”韩溪亭立即答道。
“那些职业学校算什么性质,中学还是大学?”李国助又问。
“应该——算是中学吧……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