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2章 有了突破(1/2)
陈东泽直直地看着张华,他眼里难掩失望,同时心里又难受又感到抱歉。
难受是觉得被母亲伤到,抱歉则是对妻子而言。
嫁给他,非她自愿。
或者说,是他被宋娇娇算计,从而冒犯了当时还是单身的妻子,
如今,他的母亲却用高高在上的姿态,将他的妻子贬的一文不值,
这何尝不是他对妻子有所亏欠?
“我不稀罕!”
张华脸色阴冷,看向郑秋雯的眼神带着嫌弃,她说:“要不是她不要脸非得嫁给你,
并且像母猪似的生了一窝又一窝拖累你,你能待在那山窝窝好几年,把我这个妈给忘到了脑后?!”
“妈,你太过分了!”
陈东泽留意到郑秋雯在落泪,一时间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个巴掌,
作为男人,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,让她接连被他母亲埋汰,硬生生把委屈往肚里咽,他真该死啊!
眼眶泛红,陈东泽不再顾及其他,他说:“当年我和秋雯登记领证,是源于我被人算计冒犯了她,
如果我不担起责任,你觉得现在还能看到我?
而且当日的事爷奶是知道的,也是爷奶做主让二伯给我操办的婚礼,
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秋雯赖上我,是我受了天大的委屈?
妈,既然你如此讨厌秋雯和我的几个孩子,那我们一家便不在这家里碍你的眼了!”
看眼郑秋雯,陈东泽目中满是心疼和懊悔,接着,他拎起他脚边的行李箱和旅行包,对郑秋雯说:“我们走吧!”
郑秋雯点头“嗯”了声,她红着眼眶弯腰拎起自己的行李箱,就准备和陈东泽离开。
“你敢走,我就只当没生过你这个儿子!”
见陈东泽转身,张华的面部表情近乎狰狞。
陈东泽没理会,他和陈老爷子老两口打了声招呼,又朝陈东升点点头,而后,招呼郑秋雯走人。
“东升,你带东泽他们去他房间歇着!”
陈老爷子终于发话。
陈东升神色略显复杂,他静默须臾,唤住陈东泽,说:“走吧,我帮你们把东西提到楼上。”
接过陈东泽和郑秋雯手上的行李箱和旅行包,陈东升见陈东泽站着不动,不由再度出声:
“还愣着做什么?走啊!”
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,加上妻子身子重,陈东泽心里清楚,就这么带着妻儿去外面住旅馆,着实不方便。
他抿了抿唇,到底点了点头,攥住郑秋雯一只手,牵着她跟在陈东升身后上了二楼。
随着楼梯上的脚步声消失,陈老爷子冲着张华开始斥责:“你有没有一点做妈的样子?
当初东泽结婚,这事他应该有在电话里对你说过,你至于对自己的儿媳妇有那么深的成见?
说秋雯那孩子是猪,那你自个儿子又是什么?
秋雯能生明明是好事,却被你一而再出言侮辱,难道是她自个要生那么多孩子?”
一双虎目中尽显怒意,陈老爷子脸色黑沉,续说:“你当年要进这个家门,我们老两口原本是不同意,
是老三说服我们,这样才让做了儿媳。
知道我们老两口为何不同意进门吗?
我老头子实话告诉你,就你那双不老实,充满算计的眼睛,着实让人厌恶得很!
而从一个人的眼睛不难看出其人品,你却自我感觉良好,
多年来在这个家里尽显丑态,要不是看在你照顾孩子们还算尽心的份上,老三会是什么态度,我老头子首先要把赶出去!”
“爸!我不过是管教我自个的儿子儿媳,你做什么将我说得那般不堪?!”
张华为自个辩驳。
“你本来就极其不堪,这还需要我们老两口来说?!”
陈老太太眼里满是厌恶,她对着张华说:“你爸说你照顾孩子们尽心,要我说,你对小旭和小姝的那些好,何尝不是在捧杀他们?
否则,小旭在被人打断双腿前,能一无是处,只知道吃喝闲逛?
小姝又如何能做出一桩桩不知羞耻的事,来丢整个陈家的脸面?
张华,我告诉你,再让我听到你在这个家里发疯,你就带着你儿子一家给我搬出去住!”
张华满心气愤,想着陈老爷子老两口为何不赶紧去死,且在心里咒骂二老是老不死的。
“妈你这么冤枉我有意思?”
脸色难看,张华的语气有点冲:“我掏心掏肺对小旭他们好,却被你说成是捧杀,这整个大院给人做后妈的,哪个有我这么冤?”
“是不是冤枉你你自个心里清楚,现在你给滚一边去,看着你我就来气!”
陈老太太赶人。
张华气急,真就出了家门。
客厅里,陈老爷子劝陈老太太:“可别气坏了身子,不值得!”
“和她生气?我犯得着?!”
陈老太太嗤笑:“满肚子小心思,我只是后悔当初没坚持不让她进咱家的门!”
在这得说一嘴,早前陈东泽被宋娇娇算计,和郑秋雯不得不在一起,那会陈东泽以牙还牙的骚操作,
致使宋娇娇和赵屿舟有了关系,但宋娇娇由于一直惦记着陈东泽,即便不得不和赵屿舟登记领证,
却在婚后坚持不让对方碰触她,甚至在婚后第二年,不知用什么手段,让赵屿舟和她悄悄办了离婚证,因此,即便是到现在,村里人并不知两人已离婚。
毕竟婚是离了,但宋娇娇和赵屿舟依旧生活在一起。
至于赵屿舟的母亲为什么在赵屿舟救宋娇娇落下残疾后、要求宋娇娇嫁给自个儿子,好照顾赵屿舟一辈子,
则是宋娇娇在两人领证应付村里人和知青院那些知青的第二天,不许赵屿舟和家里人联系,说她暂时不想让两家人知道他们在乡下结了婚。
为此,她没少对赵屿舟说好话,连高价彩礼都不要了,并保证不再和郑秋雯作比,难为赵屿舟和陈东泽看齐。
身为添狗,赵屿舟还真就听了宋娇娇的,虽没和家里说他在乡下结了婚,可却找其他借口没少问家里要钱票。
后来,赵屿舟出事,赵母和赵父又没向村里人多做打听,而大队长和村里人,
连带着知青院的知青,以为赵父赵母知道赵屿舟和宋娇娇是两口子,自然也就没哪个多嘴多舌。
所以,赵屿舟受伤落下残疾被父母接回京市家里,神叨叨要等宋娇娇改造期满,把人娶回家要过一辈子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